原文标题:《35岁骨科医生心脏骤停离世,为什么在医院里都没救活?为什么35岁就心脏骤停?》
陈喆 医生只有35岁,而且是在医院里发生的心脏骤停。
为什么在医院里发生的心脏骤停也不能就活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首先,本来就不是所有的心脏骤停都可以救活。说100%有效,100%能救活的,大概率是骗子。
2、其次,疾病本身的病因,比如疾病很严重,如大面积心梗、严重的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撕裂,这些疾病本身救治成功率就不高。北京安贞医院是中国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顶尖医院之一,照样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死在安贞医院。
3、再次, 抢救成功率和发现的时间关系密切。陈医生当时是在等待下一台手术。他发生心脏骤停之后,是第一时间被发现的吗?还记得援鄂护士 梁小霞 吗?她也是在医院发生的心脏骤停,但5分钟后才被发现。沉痛哀悼,广西援鄂护士梁小霞逝世!CCF低是原因之一。
4、还有,抢救的设备问题。如果陈医生有室颤,需要尽早除颤,但除颤器是否在第一时间给陈医生用上了呢?心肺复苏能延长室颤的时间窗,但不是无限延长。第一时间除颤才是挽救室颤患者的有效手段。
5、另外,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但并不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会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急诊科天天做心肺复苏,但其他科室的医生不一定有机会实战啊。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因素,欢迎补充。
最后,说说35岁。其实心脏骤停就是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穷富有,无论善良邪恶。但高压力、熬夜、劳累···确实是易患因素。最后,希望人人学会心肺复苏,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处处安装AED,能救命的AE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上信息来源:急救科普人(腾讯网)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