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急救演练实效化实施流程(心脏骤停专项)
大多数学校配置了AED自动除颤仪就只学习过一次急救培训。但是真正的急救演练却没有怎么开展起来。那么一个急救演练实效化的实施流程是如何开展的呢?这里有详细的介绍和具体实施作参考。
一、组织架构与分工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第三机构(总指挥)
副组长:分管安全的校医、安保主任
职责:制定预案、监督演练、调配资源、信息发布。
现场执行组
医疗组:校医主导,负责CPR/AED操作指导及伤情评估;
疏散组:体育教师、班主任负责引导人员撤离并维持秩序;
后勤组:后勤人员管理AED设备、模拟伤员道具及计时工具。
二、场景设计与演练准备
真实场景库(每次抽取1-2项)
设备与道具
AED模拟机:带语音提示和按压反馈功能(记录响应时间);
CPR假人:实时监测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
计时器:用于记录“黄金4分钟”关键节点(呼救、CPR启动、AED到位)。
三、演练核心流程
阶段1:突发响应(0-1分钟)
第一发现者行动:模拟患者倒地后,立即跪地轻拍双肩并呼喊“同学/老师,能听到吗?”(判断意识);
观察胸廓5秒无起伏后,高呼“快来人!这里需要帮助!张三拨打120,李四去取AED!”(明确分工)。
考核要点:呼救指令是否清晰指定人员(避免群体旁观效应);
是否在10秒内开始胸外按压(延迟超时扣分)。
阶段2:CPR与AED操作(1-4分钟)
CPR执行标准: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掌根垂直下压;
按压深度:5-6cm(假人绿灯提示达标);
人工呼吸:使用屏障面膜,吹气1秒/次,可见胸廓起伏。
AED操作流程:取AED者跑步往返(最长允许90秒),开机后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右胸锁骨下+左胸腋前线);
分析心律时全体人员撤离患者,确认需除颤后高喊“所有人离开!”并按下放电按钮。
团队协作要求:至少2人轮换按压(每2分钟交替),避免疲劳导致质量下降;
校医同步记录时间轴(如:1分30秒AED到位,2分10秒首次除颤)。
阶段3:移交与复盘(4分钟以上)
移交医护人员:模拟急救车到达后,清晰汇报“患者男性,15岁,无呼吸脉搏,已进行3轮CPR+1次除颤”;
提交时间记录表供医院参考。
即时反馈与改进:播放现场录像,分析动线缺陷(如:AED取用时绕路、按压中断超5秒);
根据CPR假人数据生成报告(按压达标率<80%则加训);
对未达标项开展专项补练(如夜间场景加设荧光地标)。
四、演练频次与评估机制
学期计划
全员综合演练:每学期2次(开学第2周、期中后),覆盖不同场景;
突击抽检演练:每月1次无预告演练,重点测试响应速度;
新生专项培训:入学首月增加1次基础CPR+AED操作考核。
量化评估标准
持续改进措施
每学年邀请相关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
对连续3次演练评分前20%的班级授予“急救示范班”称号;
修订预案漏洞(如新增食堂AED点位)并更新演练场景库。
五、配套支持措施
法律与心理保障
每学期开展《民法典》第184条宣讲,强调“善意施救者免责”;
心理咨询组对参与演练的模拟伤员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应激反应)。
硬件优化
AED存放点加装声光报警装置(夜间可自动触发);
教学楼走廊地面设置荧光导向箭头(指向最近AED)。
方案实效验证:通过6个月周期训练,可使AED取用平均时间从120秒缩短至65秒,CPR按压达标率从60%提升至90%。
品瑞急救从事急救设备,急救知识技术与应急预案等相关工作。涉及学校、企业、社区、体育等多个行业,如你有相关需要意向可以咨询我们!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