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3-05
AED除颤仪要这么用!
30
2023-05
柳州新增20台AED | 猝死年轻化,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广西柳州螺蛳粉要又新增投放20台AED,截止目前,柳州市分两批累计共投放35台AED。根据计划,该批新增的20台AED将于本周全部投放完毕。而于去年3月投放的首批AED,投放近一年来,120急救指挥中心每天都会监控AED的使用、安全等实时情况,目前这15台AED还没有使用过。中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并且有87%的猝死发生在院外,院外救治的成功率仅有1%左右。在今年两会期间健康领域话题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杨杰孚对于近年来年轻人猝死案例十分关注。接受采访时,杨杰孚说:“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猝死的‘头号杀手’。90%的猝死都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而在发生机制中,约有90%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外,他强调,目前中国的猝死正在年轻化。猝死是指发病一个小时内死亡,其中心脏骤停的前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但由于87%的心脏骤停都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通常不是医生,而是家属、同事、陌生人,来不及将病人送到医院的情况下就要求就地抢救,进行有效除颤,当猝死发生在公共场所,就需要AED进行除颤。“我们国家的很多大城市,在很多公共场所,包括机场、地铁、运动场馆等都已经配备了AED,但遗憾的是它的知晓率低,大家不知道AED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杨杰孚说。事实上,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杨杰孚就曾在提案中强调大力推广AED。同时他强调,在立法层面,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解决老百姓担忧的“施救会担责”问题。“对于心脏骤停,就算立刻抢救,死亡率也高达50%或以上,就算是医务工作者施救,死亡率也很高,何况是非医务工作者?”他表示,要有一个法律依据,让大家放心大胆实施救治,一旦不成功,也不会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杨杰孚强调,简单的心肺复苏、AED的使用应当普及到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家中的保姆,因为他们可能是患者发病时最先发现的人。“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脏功能较好,发病时如果能有一个正规的急救方案,尤其AED设备,救治成功率应该很高。所以AED的推广普及十分必要,同时要让普通民众会用、敢用。”他说。​
30
2023-05
大厂员工猝死,救命神器“AED”到底有多重要?
​2月21日晚上18点,吴同学走进公司的健身房,运动一小时后,吴同学感觉头晕,然后被送进了ICU,最终不幸离世。某大厂在回应中提到在吴同学出现身体不适之后,保安经理与在场另一位保安对吴同学实施CPR急救,但是最后在吴同学送至医院急救后仍然不幸离世。在2月16日,上海某建筑设计公司96年出生的设计师赵同学也被曝在出租屋猝死。猝死原因有很多,但有80%以上都是心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不一定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像心肌病、瓣膜病、电生理异常等等问题都可以导致猝死。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在这之前必有一些症状体征,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赵同学在生前曾自称:“天天熬夜,最近感觉离死亡很近”。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因为很多时候,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健康的人身上。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指出,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了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一人因此猝死。面对这样的突发性疾病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一般来说,猝死是指一小时内死亡,不过,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有很大概率能救活患者,而超过十分钟后能抢救回来的患者少之又少。由于我国8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最及时的方法,但由于心肺复苏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较低。与之相比使用AED在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有74%的患者可以存活。这意味着,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倒地时,附近不幸没有配备AED,便错过了抢救生还的机会。因此,影响心脏骤停生还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尤其是AED的布置和应用。据统计,全国AED的配置率在0.4台/10万人左右,远低于100台/10万人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张澍曾多次提案呼吁加强心脏急救的培训和AED的投放。如今,经过国家立法AED在全国的配置率也在逐渐升高,去年3月,广州大学城就新增配了65台AED使大学城的AED配置数量达到了96台,为防止心源性猝死多增加了一层保护。今年1月1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中心田径场,一名中年老师跑400米后,晕倒在地。在紧挨田径场的羽毛球馆内,有两名校医院医生正在参加比赛,医生赶到田径场后发现患者无呼吸脉搏,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并在附近取出AED对患者进行除颤,经施救后,患者恢复呼吸脉搏。这也是继中山大学校园AED急救成功之后,广州校园AED第二次建功。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试点,在公园、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部署AED,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ED能够覆盖我们每一个人。
30
2023-05
教育部办公厅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精神,积极推广学校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详见第四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红十字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红十字会: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  二、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阶段,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救护志愿服务。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三、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切实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四、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依托救护服务阵地,发展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学校应急救护先进典型,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的良好风尚,为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助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30
2023-05
广州市拟规定,学校应配备AED等急救器材
​新学期开始,如何确保障学校安全?8月30日,《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交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除针对学校霸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道德审核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实施建议,同时将学校安全设备配置写进条例。考虑校园内心脏骤停等事件时有发生,草案明确,学校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器材,并保证其处于适用状态。学校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对学校医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教师进行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草案同时明确学校举行运动会等聚集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的义务。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完善校园安全体系,将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关注重点,为织密织密织细学校安全保障网,更好地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努力。
30
2023-05
广州增城将在全区范围内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仪
​广州增城文广旅体发布根据增城区2021年民生十件实事责任分工安排,由增城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以提高公共场所群众突发疾病现场抢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你可知道,如有人突发心脏骤停一种便携式、可供公众使用的急救设备AED,能在紧急关头救人一命。增城区博物馆开展急救知识和AED操作培训参训人员近80人次。通过理论知识和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急救知识和AED操作培训,有利于提升参训人员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在面对心脑血管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时的综合应对能力,把握生命黄金抢救时间。为用好这个“救命神器”,增城区图书馆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和AED机使用专业培训学习,要求参训人员熟悉掌握操作使用方法和要领,把为民办实事落到更细处,并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倡导更多的人认识并关注急救,学会使用AED机,提高全社会的急救能力与水平,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开花、结果,真正让“救命神器”发挥作用,让平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得到传播,切实为保护民众生命和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30
2023-05
深圳在7月份通过AED成功抢救回4人的生命
​​深圳特区报的记者8月2日从市急救中心获悉,7月份深圳有4人突发心脏骤停后,被人用AED成功救回。目前深圳公共场所AED覆盖率居全国第一,这些AED到目前已成功救治31人。7月5日,家住福田区梅林的杨先生“胃痛”一天也没有缓解,家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北大深圳医院急救医生曾艺和护士王彬进行急救,一人做心肺复苏,一人打开救护车上配备的AED,将杨先生抢救过来。6日,福保地铁站车控室值班人员接到客服中心的同事报说B口旁边的公共卫生间旁有一位老人晕倒。值班站长和其他的站务人员携带医药箱赶往现场,值班站长判断晕倒老人是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另一位站务人员立即拿来AED,使用AED先后除颤三次。经入院继续抢救,目前老人已脱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3天后,AED再次上阵助力救人。9日,罗湖东门某酒楼员工陈先生,在开会时突发不适倒地,经过急救培训的中海物业客服主任陈洁如马上赶到,检查后初步判断病人无呼吸无心跳,即刻开始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在附近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20急救人员,先后对陈先生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经入院进一步治疗,陈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15日,56岁的刘先生在龙泉体育园羽毛球馆运动后晕倒,球友判断其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呼叫前台工作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张南游取来安装在体育园的AED参与急救。目前,刘先生已康复出院。​
30
2023-05
AED不仅是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理念,AED急需推广!
​ “仅3成受访者见过AED。”“受访者对AED使用方法的知晓率偏低。”“急救知识测试题正确率不足50%……”7月22日,深圳市龙岗区政协组织委员在龙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地视察了AED配置使用情况,现场观摩急救流程演示和突发事件处置并座谈。AED分布在龙岗哪些位置?又有多少人了解使用?会前,区政协委员兰春燕专程到各地铁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许多安保人员对AED的情况不甚了解。她建议加强对AED使用的培训,特别是有安装AED场所的工作人员,她呼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培训中来。区政协常委李哲海也建议把AED地图小程序加入到微信“城市服务”功能中去,让更多的市民了解AED、懂得使用AED。“救治重要,预防更不容忽视。AED不仅是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理念,可以在推广AED的过程中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急救知识。”陈惠东委员呼吁用“政府+民间”结合的方式增加AED的投放,特别是运动场馆、商场等人流密集处,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持证上岗。于海清委员补充道,应加强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培训,培训完结还可以让专门部门发证。同时希望针对高发人群以及特殊行业需要进行重点普及预防,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加强AED配置建议的初始提出者全满堂委员认为,要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已配置AED在突发情况下能得到有效运用,他建议,“将已参加培训人员信息纳入大数据管理,形成一支‘应急队伍’,紧急情况下可发挥该队伍力量就近向求救点靠拢。”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每一个人,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在增加设备投放的同时,维护保养也引起了委员的关注。区政协委员王胜鉴建议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建立健全更完善的督查考核办法以及设备维护检测机制。同时,他也希望相关部门以龙岗卫生系统公众急救培训基地为支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众心肺复苏+AED使用培训工作,建设一个有层次、多元化、广布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使用AED救人,是否可以免责?区政协常委李哲海现场给大家释疑,民法典已有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他建议普及民法典的“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法律上豁免责任”的基本理念,为AED的普及扫清法律层面上的疑惑和障碍。来自法律行业的詹声铭委员也同样建议通过政策宣讲、正面案例宣传等方式减少公众忧虑,加大有关紧急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据了解,龙岗区目前已配备1621台AED,率先在全市实现AED进中小学、进警务室、进小区、进产业园区,配备密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区政协也将该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督办事项加以推进,为助力提高龙岗医疗卫生应急水平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30
2023-05
深圳已在市属公园配备60台AED,区属公园也将陆续安装
​还记得前不久深圳市香蜜公园上演的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急救吗?1名男子公园夜跑突然晕倒,公园安保人员取来游客服务中心安装的AED,4名深圳市民接力施救,为患者争取了黄金抢救时间。其实,在深圳的不少公园里,你都能看到AED的“身影”,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目前已在市属公园引进和安装了60台AED急救设备。AED全称是全自动体外除颤器,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傻瓜式”医疗设备。据介绍,目前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80%表现为室颤,早期电除颤是最为有效的抢救方法,如能在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并在3~5分钟内进行AED电击除颤,可使其存活率达到50%~70%。如今正值暑假期间,到公园消暑游乐、赏花看景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在公园里发生心脏骤停等意外,救护车又无法及时赶到时,AED就是拯救他们生命的“救命神器”。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你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C2型AED操作简单,“开盖即用”。据介绍,为落实民生实事项目,做好市民游客的安全保障,自2020年6月起,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在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等6家市属公园安装了15台AED,并组织各相关公园共80名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急救培训。截至2021年6月,深圳市属公园再次新增45台急救设备,进一步扩大AED覆盖范围,目前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翠竹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园科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公园、东湖公园、红岗公园、人民公园、洪湖公园、儿童公园、银湖山公园、南山公园、梅林公园、阳台山森林公园、彩田公园、儿童乐园、园博园、中心公园、皇岗公园均配,区属公园也在陆续开展AED的引进和安装。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公园引进AED进一步完善了公园人性化和便民服务设施,是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
30
2023-05
中超安全设备上新了,迎来“急救神器”AED
​北京时间7月15日,2021赛季中超联赛重燃战火。河南嵩山龙门将与广州队进行第5轮补赛。据悉,这场比赛已经按照要求配备了AED。由于赛程密集以及夏季的酷暑高温,都对球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足协也要求比赛场地和每支球队都必须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以此防止突发事件。其实早在2019年中国足协就要求各俱乐部主场和训练基地必须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否则将无法获得联赛准入资格。在准入规程标准分级中,A级为强制性标准,即如果未能达到要求将无法获得联赛准入资格。在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第十三条关于俱乐部基础设施标准建设中,足协明确要求,经过认证的体育场和设有保证俱乐部各级队伍球员使用的功能设施项目中,体育场和训练基地必须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而对于这一项的准入标准等级为“A”,这也就意味着在主场和训练基地配备AED将成为硬性指标。​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