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3-05
如何区分除颤仪是单向波还是双向波?
​  如何区分除颤仪是单向波还是双向波?所谓单相波(Monophasic),双相波(Biphasic),是根据除颤电流的方向对除颤仪的一个分类。​​  手动除颤仪1962年正式用于临床,半自动除颤器AED,80年代进入临床应用,已有便携式AED,自动识别室颤,自动充电。90年代ICD成功应用,依据ICD原理设计的全自动除颤器1999年获FDA认证并应用于临床。2000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  单相波除颤,电流只在电极之间单向流动。  双相波除颤,电流先单方向流动,然后逆转再流向另一方。对比单相波除颤仪使用的单相波技术而言,双相波因其峰值电流低,而有效电流持续时间长而表现了优越的除颤特性:除颤成功率高,心脏损伤小。大量科研论文显示,双相波对室颤和房颤的治疗成功率都明显高于单相波。  早期的除颤仪都是单相波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相波技术已经逐渐淘汰,目前主流的除颤器,已经是双相波除颤器了。  很多既有早期采购的单相波除颤器,又有近期采购的双相波除颤,而且很多除颤器没有在外观上明确标明除颤波形类别,因此会造成混淆。  双相波除颤仪的优点:  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中译本原文):  过去的10年研究显示,在心电复律和除颤时,双相波比单相波更有效。  1次双相波电击的有效性比得上或优于3次单相波电击。  来自院外和院内研究的资料显示,低能量双相波除颤具有与单相波除颤相当的或更高的终止室颤成功率,而且损伤更小。
30
2023-05
除颤监护仪常见六大处理对策是什么?
​   除颤监护仪常见六大处理对策是什么?在此提醒大家,任何的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故障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除颤监护仪也不例外,然而它却不同于一般的医疗设备,因为它具有急救功能,所以一旦出现了故障,我们要及时的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   1、除颤监护仪不是一般的监护设备,特别是除颤、起搏功能的运用,一定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合格的医务人员方能进行,否则将贻误心脏骤停病人的复苏和有关危重病人的抢救时机或者出现其他意外事故。   2、目前,新型除颤监护仪设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功能。它适合于由经过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包括如何使用AED)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手动工作模式,应由经过心脏生命支持技术训练的急救医疗人员使用。   3、除颤功能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相关人员的伤害。所以,除颤时任何人不能接触病人或接触任何与病人连接的设备(包括手术床或可移动病床)。   4、除颤监护仪的电源线一定要单相三线制,即地线一定要接并且一定要接地良好。除颤期间,应拆除其他易受除颤损坏的医疗电气设备。另外,不能两台除颤器同时使用,以免漏电流超过极限值。   5、涂抹接触剂时,不能用两个浆形电极板互相涂抹,以免误动作触到电击开关而造成设备的损坏。除颤时,施行除颤医师的手不要接触到浆形电极的边缘,以避免自身伤害。   6、除颤监护仪的故障,需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工程师进行检修,且检修后需由持国家或军队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资格证的人员检定后方可使用,因为除颤监护仪属强检医疗器具。
30
2023-05
除颤器的临床前后要准备有哪些?
​   心脏除颤器又称电复律机,主要由除颤充/放电电路、心电信号放大/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心电图记录器、电源以及除颤电极板等组成,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除颤器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   1、除颤前的准备: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   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l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   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除颤器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按需要量充电,心室颤动为250J~300J,非同步复律。室性心动过速为150J~200J,心房颤动为150J~200J,心房扑动为80J~100J,室上性心动过速100J,均为同步复律。   2、除颤后的护理:   (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仍需给药,并做抗凝血监护。   (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30
2023-05
AED除颤仪的同步与非同步电除颤指的是?
AED除颤仪的同步与非同步电除颤指的是?​非同步电除颤适应证包括室颤、无脉性室速、无法同步的室速;同步电除颤适应证包括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其他还有心衰、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者。非同步型除颤仪(无R波):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可用在心室颤动。电刺激时无须考虑患者的自主节律,所以称非同步除颤。 室颤(无法辨别QRS波群,连续且不规则的波动图形)同步电除颤:主要用于房颤,电击时,复律脉冲的发放,必须与患者的心搏同步,使电刺激信号落入心室绝对不应期中(R波起始后30ms 处),以免刺激落入T波顶峰附近的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
30
2023-05
急救呼吸机工作原理及呼吸模式功能?
​   急救呼吸机(EmergencyVentilator)是呼吸机中的一种,用于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紧急通气抢救,以及运转时对病人的机械通气。一体化气路设计,使用简单快捷,常用于急救场所和转运过程中(如救护车上)。急救呼吸机工作原理及呼吸模式功能?​​   氧气气体进入气路箱中,经过过滤器后,通过一个电接点压力表来对气源压力进行监测,当气源压力下降到调定报警压力时,电路报警。氧气经过减压阀,将压力限制在0.28MPa,然后氧气通过电磁阀,到达潮气量调节阀,通过调节潮气量调节阀可控制通向患者的气流大小。   流过潮气量调节阀的高速气体在空氧混合器的入口端产生负压,带进一定比例的空气,空氧混合后的气体进入气道。为了安全起见,在气道中设计了安全阀,安全阀是用来限制患者气道的高压力的,一般调定为6kPa,当气道压力超过气路系统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开放泄气。   气流经过吸气流量传感器,转换成系统用的监测信号,可监测吸气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然后进入湿化器。在湿化器里气体被湿化并加热到人体所需温度,然后经呼吸管路送至患者。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阀排出机外。   1、C(CMV)呼吸模式可以对没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进行呼吸急救;   2、A/C(SIPPV)模式可以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进行辅助呼吸;   3、SIMV呼吸模式可以使用在患者自主呼吸相当好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撤机前的呼吸锻炼;   4、CPAP无创呼吸模式可以使用在患者自主呼吸相当好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撤机前的呼吸锻炼。   机器另外应具有SPONT、SIGH、PEEP、氧浓度调节,具有气道压力监测波形,报警等功能,上述呼吸模式及功能决定了该机器不仅可以用于一般的急救,还可用于有自主呼吸患者的呼吸治疗与恢复。
30
2023-05
使用除颤仪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要点是什么?
​  除颤仪主要由监护部分、电复律机、电极板、电池等部分构成。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儿童。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对于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是很重要的步骤之一。那么使用除颤仪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要点是什么?  适应症: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使用除颤仪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30
2023-05
AED培训除颤操作方法是什么?
​  AED培训除颤操作方法是什么?除颤(Defibrillation),即利用医疗器械或特定药品终止心房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的过程。在医学上,“除颤”一词通常特指用除颤器AED以对心脏放电的方式终止心房颤动的操作。一般除颤时常用也是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被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列为高的推荐。​​  1、迅速熟悉、检查AED电除颤仪,各部位按键、旋钮、电极板完好,电能充足。  2、患者取仰平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位。  3、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显示患者心律。  4、用干布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  5、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胸部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前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为室颤。  6、选择AED除颤能量,次除颤用200J;二次用200―300J;三次为360J。  7、按压除颤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8、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9、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同时协调按压手控电极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0、放电结束不移开电极,观察电击除颤后心律,若仍为室颤,则选择二次除颤、第三次除颤,重复第4~10步骤。  AED除颤结束或除颤成功,调整除颤旋钮至监护,擦干患者胸壁皮肤,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关机。收留并标记除颤时心电自动描记图纸。
30
2023-05
除颤监护仪常见分类是什么?
​   除颤监护仪常见分类是什么?除颤监护仪是将几千伏的高压存储在大电容中,然后通过放电控制器,控制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强,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按电极位置不同除颤器可以分为体内与体外两种,按电极放电时间划分有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     非同步型除颤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因为这时没有振幅足够高、斜率足够大的R波)。放电脉冲的时间由操作者自己决定。   同步型除颤器的除颤脉冲与患者自身的R波同步。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用R波控制除颤脉冲的发放,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波的下降沿,而不会落在易激期,从而避免心室纤颤。可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进行同步除颤时,除颤心电监护仪上每检测到一个R波,屏幕上都会出现同步标识,充电完成后实施放电时,只有出现R波才会有放电脉冲。 
30
2023-05
CPR时能除颤吗?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AED​除颤仪作为一种抢救设备,大家对其分类、除颤部位、除颤的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了,由于AED除颤仪在基础生命支持中的重大作用,兼之使用频率低,造成维护保养知识的缺乏、临床使用误区较多,一旦抢救时需要除颤,往往会手忙脚乱。​那么CPR时能除颤吗?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当可以立即取得AED除颤仪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30
2023-05
除颤监护仪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
​   除颤监护仪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除颤监护仪所具有的功能比一般普通监护仪更多,所以在使用维护中所遇到的问题也相应增多,有的是设备本身软硬件引起,有的是认为操作不当造成。其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1、低压电源(或电池)问题  除颤监护仪多数为交、直流两用,使用交流电源时,机内电路自动转换为AC/DC功能,并同时给电池充电。当无交流电源或外出急救时,可使用电池供电。电池容量不同,监护时间或除颤次数不同,一般用户手册均有明确说明。  现象:开机后主要功能无响应(例如:监视器黑屏,不能除颤,不能记录)。  判断和维修:上述现象多为低压电源问题。若使用电池还可以工作,一般是AC/DC电路问题。若可以使用交流电而使用电池不行,则可能是电池充电不足或失效。有的除颤监护仪只能使用电池,且这种电池具有容量指示器,操作者可很容易判断电池容量。低压电源本身问题,医护人员无法排除,只能由工程技术人员维修。  2、除颤单元问题  现象:监护功能、记录功能正常,但无法进行除颤,或充电-电击循环速度很慢。  判断和维修:这种现象一般不是人为操作引起,而是高压充放电电路故障或储能元件本身问题。若电击正常,只是充电速度慢,多为充电电路故障;若可充上电但不能施行电击,则放电回路有问题。储能元件(高压电容)损坏的机会很少见到。  3、监视器或记录器问题  现象:除颤监护仪常见的另一个问题是监视器只显示一条直线,无ECG显示。  判断和维修:这种情况原因较多,一是电极与人体接触不良或脱落;二是ECG门限设置不当;三是导联线有断点;四是监视器本身电路故障等等。如果既无ECG显示,又无法记录ECG波形,故障多出在信号运算电路之前或人为操作引起,或记录器本身也可能有故障;若无ECG显示但能记录ECG波形,则多为显示器电路故障,且是非人为操作故障,需由工程技术人员设法解决。  4、信号处理运算单元(母板)问题  现象: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功能紊乱,按键不起作用,参数无法设置和改变等现象。  判断和维修:这种情况多为中央控制单元(又称主板或母板)故障,且多为硬故障。对于医护人员来讲是束手无策的,有时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讲也无能为力。因为主板主要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贴片元件构成,一般无法维修,只能跟公司、厂家联系更换。  5、电磁干扰问题  现象:屏幕显示波形紊乱、字符抖动等。  判断和维修:除颤监护仪本身均已采取屏蔽措施,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高频医疗设备、蜂窝电话、信息技术设备以及无线电/电视发射系统等有时还会对该设备的监护除颤功能造成影响。这时需要尽快判断干扰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