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5-02
8000台,深圳计划打造“黄金四分钟”应急救援圈!
​近日,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举办“安心E点”消防公益宣传系统点亮仪式暨“安心社区/场所”挂牌仪式。“安心E点”AED一体机在多个小区内正式亮相。据悉,到2022年底,深圳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铺设8000台这样的AED一体机、打造“黄金四分钟”应急救援圈。此次授予的“安心场所”认证,是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的社会化治理实践,深圳消防与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提倡“有应急设备、有预警宣教渠道、有专业志愿者”成为各重点场所的“安心”标配。“安心E点”AED一体机设备正是实现这一标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深圳消防介绍,“安心E点”AED一体机是由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发起的集成“消防公益宣传屏+灾害预警发布+体外除颤仪+志愿便民点”等功能的设备。一体机中配备的AED接入“城安应急”App,实现全智能后台运营管理和智能调度,通过云数据传输,同时形成AED地图,便于快速取用管理,并配套急救培训服务。与此同时,设备宣传屏主要播放消防安全宣教、消防志愿者展播、火灾警示教育等内容。当出现台风等突发自然灾害,还可实现实时的灾害预警播报。此外,AED一体机还配置了应急物资包、红外测温、充电宝等设备,进一步拓展便民利民服务形式。该一体机运营采用“可循环公益模式”在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备,铺设的场所只需要提供场地和插电设备,无需支付其他费用。据悉,截至目前,“安心E点”AED一体机已在全市铺设1179台,开展634场急救培训,覆盖人数达16784人,项目开展以来,已成功启用3次、成功救治4人。更多推荐点击了解AED使用方法。采购AED请拨打服务热线 400-9620-331将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14
2025-02
上海&景德镇又有猝死发生,AED普及还需加强!
4月26日报道,上海新增33岁死亡病例。这位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过两剂新冠肺炎疫苗。同样4月26日,江西景德镇的蜜雪冰城一女员工刚上班就猝死。据报道,患者突然倒地,同事直接拨打了120与110,但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在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就有 55万左右,而且越来越偏爱年轻人,猝死者的平均年龄只有43.8岁。疫情之下,心跳骤停相关案例高发。究其原因,一是大家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增加了心跳骤停的风险;二是由于疫情防控任务,道路和社区入口的封闭使得急救反应时间变长,增加了患者抢救的难度。那么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我们该怎样进行急救呢?ERC(欧洲复苏委员会)院外心搏骤停抢救生存链:在《2021年欧洲复苏委员会指南:基本生命支持》中,强调了心搏骤停抢救生存链(chainofsurvival)的重要性:早期识别并拨打急救电话,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以及复苏后管理。其中,快速启用AED除颤很关键。并且如果能在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话,急救的成功率会更高!如果AED能够出现在患者倒地的现场或许能够救回一条生命,但是没有如果,我们只能多推广AED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AED和急救知识。关于AED如何使用:AED除颤器要这么用!上海地铁交通世纪大道站配置的AED那么在疫情、猝死高发之下,作为普通人,我们应如何避免猝死的发生?01.健康饮食少吃糖面米等精制碳水,多吃肉;减少喝酒,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02.健康生活少熬夜,降低心脏和身体的负担;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多运动、保持健康作息、维持合理体重……03.学习急救知识将心肺复苏(CPR)和除颤器使用(AED)纳入自己的学习范围,让自己与身边人的生命多加一层保障。更多推荐点击了解AED使用方法。采购AED请拨打服务热线 400-9620-331将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14
2025-02
广州AED又救一人!
14
2025-02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使用篇②)
AED作为“救命神器”在急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家对AED的了解不足,并且AED的低使用频率,造成大家在使用AED、维护保养方面有部分误区,为了避免大家在抢救需要除颤时手忙脚乱,我将分四期分别为大家讲解AED在使用时、维护时、发生故障时,该如何解决。使用篇②Q1、CPR时能除颤吗?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理由: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长的胸部按压,和AED就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别。在安放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Q2、病人输氧时能除颤吗?A:对戴输氧管的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应妥善安置输氧管,不要将之安放在电极片或电极板附近,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在妥善安置输氧管,确保氧气勿外泄情况下,是可以除颤的。Q3、输液时可以进行除颤吗?原则上不允许。尤其是输液钢针,但在紧急情况下,比如病人生命垂危,建立了CVC、PICC、留置针的静脉的通道,是需要除颤的,仅仅依靠基本的CPR,也难以消除VF或者使心律恢复至可灌注状态。Q4、除颤时可以进行其它检查吗?当除颤监护仪与病人连接时,不可以进行任何功能性检查,以免病人受到意外电击。Q5、除颤时心电导联线需要拔吗?需要拔,除非自带除颤保护导联的除颤仪。Q6.对溺水病人如何除颤?溺水病人浑身是水,故在抢救时需要将其移到干燥地面上,清洁除颤部位,保持除颤部位干燥,然后再进行除颤。Q7、病人带有起搏器时能除颤吗?能。但对植有起搏器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对起搏器造成损害,建议病人在治疗后对起搏器进行检查。Q8、除颤的适应症有几种?电除颤的适应症主要有: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QRS波波幅增宽与T波不能区分,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法鉴别R波。早发现早治疗,除颤对室颤的治疗效果最好。不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恶性心律失常,不伴QRS波的无心动周期患者。电除颤电流冲击心脏治疗,心室纤颤最有效的方法,第一选择双相波150~200焦,第二个,建议以后选择的能量不少于第一个。
14
2025-02
AED除颤时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使用篇①)
AED作为“救命神器”在急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家对AED的了解不足,并且AED的低使用频率,造成大家在使用AED、维护保养方面有部分误区,为了避免大家在抢救需要除颤时手忙脚乱,我将分四期分别为大家讲解AED在使用时、维护时、发生故障时,该如何解决。使用篇①Q1、AED使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出现误电击的情况?A:AED是非常安全的医疗设备,当将AED电极片贴在患者相应位置时,AED会自动侦测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电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提示,当设备提示不建议电击时,即使操作人员误触碰了放电按键,AED也不会对患者放电。Q2、AED是否会触电伤害到施救者?A:在使用AED的时候,AED会两次提示远离病人,第一次是分析心律的时候,第二次是设备充电之后。AED会对患者的特定区域放电,在特定区域内会有较大的电流通过,因此放电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即使是某些部位的接触并不一定会因为触电而带来较大的伤害。Q3、AED对儿童使用是否安全?A:体重在25kg以下儿童同样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因为儿童的阻抗和大人完全不同,因此请选择儿童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切换键,可通过一键切换的形式切换至儿童的能量模式;部分AED有儿童能量锁,可以解锁儿童能量模式;大部分AED需要通过更换儿童电极片的方式来操作实现儿童能量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品牌只标配一副成人电极片)如果没有儿童电极片,也没有能量切换键,可以暂时用成人电极片应急,但对患者心肌会有较大的损伤。Q4、使用AED除颤后,患者恢复反应和呼吸,是否要将AED电极片摘除?A:患者在进行除颤后极有可能恢复反应和呼吸,但患者的心脏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AED每2分钟左右会重新分析患者心律,并给出建议点击或者不建议电击的指示。在专业人员抵达现场之前,请不要擅自移除患者身上的电极片,不要擅自关闭AED电源。Q5、使用了AED,是否还需要心肺复苏?A:会有人误以为只要有了AED就万事大全了,其实不然。AED在院外心脏骤停的施救中,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不容忽视。没有AED仅有心肺复苏,患者被救治的概率很低,但仅有AED,没有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也会影响救治效果,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延长患者室颤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最主要的是,患者未必一次除颤就可以恢复正常心律,因为AED和心肺复苏要交替进行,缺一不可。Q6、心肺复苏时,是否会压断患者肋骨?压断肋骨后是否还要继续?A:心腹复苏时因为需要较大力气才能达到按压质量,因此,压断肋骨的情况是会发生的。但是两弊相权取其轻,压断肋骨也要继续按压,否则患者就会死亡。同时,很多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施救者按压的位置出现偏差,如果位置正确,会大大降低压断肋骨的情况出现。通常压断肋骨的行为只会造成外伤,并不会危及生命。更多推荐点击了解AED使用方法。采购AED请拨打服务热线400-9620-331将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14
2025-02
AED为什么这么贵?
14
2025-02
单向波AED和双向波AED有什么不同?
01什么是单向波?单相波是单极发送电流(即直流电)。目前AED在使用的单向波绝大多数属于单相衰减正弦(MonophasicDampedSine,MDS)波形。单向波的波形是半个正弦波,电脉冲强度是逐渐衰减的。02什么是双向波?双相波除颤主要以双相切角指数(BiphasicTruncatedExponential,BTE)波形和双相方波形(RectilinearBiphasicWaveform,RBW)为代表。双向波的波形是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双相波除颤时,双相波除颤仪先后向心 脏释放与方向相反的双向电脉冲。使用双向波的卓尔AED1996年Philips公司将BTE波形率先引入AED,即所谓低能量、阻抗补偿式技术;RBW则是由Zoll(卓尔)公司于1999年开发的。BTE波形和RBW在波形与原理上各有特色。03两者对比单相波需要选择的能量较大,除颤电流峰值较高,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较明显的损伤;另外,对经过人体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特别是对高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与单向波相比,双向波的电流峰值较低,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较轻;双向波还能能根据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通过某种方式给予补偿,尤其使高经阻抗者的除颤成功率得到保证。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配备的卓尔AEDRBW双向波则通过“数码电阻桥”技术,自动预先测量人体经胸阻抗,快速调节除颤仪内部的数控阻抗,使总阻抗(机内阻抗+经胸阻抗)保持不变,进而维持除颤电流的相对“恒定”。总的来说,单向波是一种单向从一个电流流到另一个电流的这么一种方式,是一种单向的行为,并不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双向波改变一次方向,并不是一直按照一个方向来进行流动。因此双向波的除颤成功率是相对比较高。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肺复苏指南:过去10年研究显示,在心电复律和除颤时,双向波比单向波更有效,1次双向波电击的有效性比得上或优于3次单向波电击。来自院外和院内研究的资料显示,低能量双向波除颤,具有与单向波除颤相当的或更高的终止室颤成功率,而且损伤更小。更多推荐点击了解AED使用方法。采购AED请拨打服务热线 400-9620-331将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14
2025-02
校园为什么要配置AED?
近日,发生在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猝死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进行校园急救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那么校园急救应该从哪个方面完善?一、急救意识与急救能力,要提高在校师生的急救意识,发现意外学生要及时报告老师,同时要提升老师的应急救护水平。二、CPR普及&AED全面配置,CPR(心肺复苏)作为最基础的急救方法应该普及,应该做到师生都能学会;而AED作为“救命神器”,配合CPR能够有效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3月27日,山西财经大学通报一女学生在操场跑步突发心梗,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2021年11月23日凌晨,34岁研究生倒在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以上事例,在患者倒地猝死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配备AED,如果有AED并且周围的人有较好的急救意识,或许能够挽回一条生命。3月18日温州市一学生在操场晕倒并发生心脏骤停,老师迅速赶到现场对学生开展心肺复苏,同时进行AED除颤,最终该学生恢复自主心律,随后被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1月18日广东工业大学一名老师在操场晕倒,两位校医赶到立即对患者采取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除颤,经施救后患者呼吸脉搏恢复。2021年11月21日中山大学球场有人晕倒,校医赶到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AED进行两次除颤,随后患者开始出现自主呼吸和脉搏。不仅仅是上面几个事例,还有大量的数据也证明了在急救室拥有AED能有更大的几率救活患者,因此在校园配置AED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国内校园配置AED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2021年5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办公室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同时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2021年8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AED等急救设备,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2021年8月10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学校2021年12月底前至少配置1台AED。2021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150所学校将开展急救教育试点工作,鼓励逐步配备AED。今年3月,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佛山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行动方案》,要求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教职工全覆盖和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1台AED。而北京在今年1月21日就已实现AED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四川某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急救培训此外AED进校园只是第一步,要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强化急救知识普及和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师生应急能力,守护校园安全。AED不仅代表着急救设备,更意味着珍爱生命、救助他人的急救理念。每多一台AED,就多一份生存希望。更多推荐点击了解AED使用方法。采购AED请拨打服务热线 400-9620-331将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14
2025-02
上海老人因哮喘离世,这个事件有哪些需要反省?
​3月30日,上海,网曝航昌路376弄一小区病人犯哮喘,家属在向附近救护车借除颤仪时遭拒,最后哮喘患者死亡。事件发生之后,网上风评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件事情是医生的错,是医生“见死不救”;另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不是医生一人的错,医生也有自己的难处,主要还是120整个系统的问题。在讨论这位医生为何不肯将救护车上的设备借出去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上海救护车上的配备。上海的救护车上都是没有配备AED的,另外救护车上的人员配备一般是3人:一名司机、一名医生、一名担架员(急救员,但这个担架员不是医务人员)。​是不是疑惑为什么救护车上没有配备救命神器?因为救护车上有医生,他们在救护车上使用的是比AED功能更加强大的手动除颤器,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除颤仪。手动除颤仪菲康自动AED那又有疑惑,救护车上既然有手动除颤仪,为何不将手动除颤仪借给患者呢?手动除颤器比AED要复杂很多,需要专门的培训,不要说普通人不会用,很多不属于这个科室的医生甚至都不会用。所以我们就可以得知如果当时救护车上的医生将手动除颤仪借给患者家人去使用,没有专业的人员使用,也是徒劳。如果当时救护车上的医生跟着去救援,那救护车上患者的病情就无法得到保障,万一发生意外,医生与120都将承担法律责任。这也就是救护车上的医生为难的原因。到此我觉得不应该一味地去责怪医生,而是要反思这起事件背后的问题。如果当时这个小区有配备AED,那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上海市政协委员谢国群在2021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谢国群就曾提交过一份《关于着力构建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AED急救网络的建议》的提案。当时就指出上海公共场所AED的配置数量不足,每10万人配置AED的数量还不足1台。不过截止2021年9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公布,已在全市设置2000余台AED。可以看出,上海也在AED的配置上不断发力。在上海疫情这段时间,由于封控小区的患者需要闭环运转,120救护车也捉襟见肘,等待需要更长的时间,患者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所以AED的配置还是刻不容缓的,多配置一台AED,就多一份保障,能在关键时刻救患者一命。
14
2025-02
又有校园猝死发生,遇到类似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3月27日,山西财经大学通报一女学生在操场跑步突发心梗,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早上10:17分,女生倒地,在场老师对该女生进行急救措施,等待校医赶来;10:26分,校医开始采取心肺复苏;10:36分,120到达操场将女生接走,最终女生因抢救无效死亡。梳理此次事件的时间线,周围人对于患者的抢救是比较及时的,120也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赶到并将患者接走,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可以做的更好的部分。如果在周围人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及时取来AED,配合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话,结果可能会不同,可惜事情没有如果。那么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我们该怎样进行急救呢?ERC院外心搏骤停抢救生存链:在《2021年欧洲复苏委员会指南:基本生命支持》中,强调了心搏骤停抢救生存链(chainofsurvival)的重要性:早期识别并拨打急救电话,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电除颤,以及复苏后管理。其中,快速启用AED除颤很关键。并且如果能在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话,急救的成功率会更高!什么是AED呢?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的英文缩写,它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如为可除颤心律,AED可在极短时间内发放出大量电流经过心脏,以终止心脏所有不规则、不协调的电活动,使心脏电流重新自我正常化,被誉为心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AED如何使用?一.开启AED打开包装,取出AED,打开电源开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二.贴放电极片1.成人电极片贴放位置根据AED电极片上的图示,将一片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胸部的右上方(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另一片电极片贴在患者左乳头外侧(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2.婴儿和儿童电极片贴放位置将两片电极片分别贴在婴儿和儿童的胸前正中及背后左肩胛处,体格较大的儿童也可如成人的位置贴放电极片。注意:如果现场有两名施救者,在一名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另一名施救者开始操作AED,不能因为贴电极片而中断心肺复苏。三.AED分析心律AED分析心律时,施救者语言示意周围人不要接触患者,大声呼喊“请不要接触患者”,等待AED分析心律,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四.电击除颤如果AED建议除颤,需要再次确认所有人员均未接触患者。待AED完成充电后,按下“电击”按钮放电或AED自动放电除颤。如果AED提示不需要电击除颤,如有必要,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五.除颤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后,立即继续实施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确定是否需要继续除颤。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患者恢复心搏和自主呼吸,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以下视频来源于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但我们能做的是在意外或灾难来临之时,用自己的双手提高他人生存的几率。目前我国公众急救意识较为淡薄,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已刻不容缓。​​
广东品瑞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